- 发布日期:2025-03-04 12:36 点击次数:131
扬子晚报网2月5日讯(记者 薄云峰)在南京市广州路,有一个占地面积仅5公顷的公园“口袋公园”——乌龙潭公园。该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它在城市水系修复工程中属于鼎鼎大名的“城市小微水系改造和优化的样板工程”。
薄云峰 摄
走进乌龙潭公园,这里小桥流水与茂密周边植物相互映衬,人工精美制造的亭榭楼阁置身于大自然山水中。近观潭水,水质清澈,水底的水草一览无余。
乌龙潭公园属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重的景点,南北长约500米,水面宽度在8-50米之间,水域面积约13500平方米。按照标准足球场面积7110平方米测算,乌龙潭水域面积约相当于1.9个足球场大小。
就是这样的不到2个足球场的小微水系的环境治理,更体现了江苏水环境治理的“绣花精神”,让人点赞不已,让周围市民感受到家门口公园的雅趣和精致。
薄云峰 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20多年前,由于城市建设和自然变迁,乌龙潭一度逐步变成了死水,再加上周边污染物持续入潭,导致潭水发黑发臭。当时人们打趣到,“乌龙潭看不到乌龙,只能看到黑臭的污水”。
俗话说: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为了彻底改变乌龙潭的水环境,乌龙潭公园水环境提升工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活水循环”。2018年起,乌龙潭实施水环境整治工程,通过控源截污、生态清淤、潭底改良、生态修复、活水循环等方式治理水体。整治后的乌龙潭,水质清澈见底,远看恰似一座“立体的水下绿色森林”, 走近水面看看,不难发现,水中藻荇交横,水鸟在其间穿梭嬉戏。
如今的乌龙潭已成为市民为家门口的口袋公园,人文艺术氛围十分浓重,公园将优美的自然景观与浓厚的历史文化交融得恰到好处。移步换景,千百年来,乌龙潭的历史上先后汇集了颜真卿、方苞、曹雪芹、魏源、陶澍、吴敬梓、袁枚等名师大家。
在公园徜徉,湖底清澈见底,水草美化环境。城中微公园乌龙潭公园的水环境优化所营造的家门口的水系美景让市民得到可知可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校对 陶善工